A. 法律原则对制定和理解法律、解释法律和法律推理均具有指导意义 B. 法律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作为审判的依据或者在特殊情形下排除法律规则的适用 C. 法律原则对于疑难案件的处理尤具重要价值 D. 法律原则为司法机关审判案件提供了比法律规则更为确定的依据
A. 它属于程序性原则而不是实体性原则 B. 它属于基本法律原则 C. 它属于法律规范 D. 它属于公理性原则
A. 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但这并不能否定法律的确定性 B. 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 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D. 一个法律条文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
A. 法律原则具有评价作用和裁判作用 B. 法律原则具有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C. 法律原则可以完全替代法律规则 D. 法律原则本身没有完整的逻辑结构
A. 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B. 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C. 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D. 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A. 法律条文的内容本身不确定、需要援引其他法律条文使法律规范的含义更为明确,这种现象是应然的,也是实然的 B. 借助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可提高法律的确定性 C. 通过法律原则、概括条款,可增强法律的适应性 D. 为了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必须在一个法律条文内完整表述一个的法律规则全部要素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这表述的是提供确定性指引的授权性规则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表述的是禁止性规则 C.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这表述的是命令性规则 D.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表述的是授权性规则
A. “开设赌场”是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 B. “禁止开设赌场”是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 C. “开设赌场”是违反法律规则中行为模式的犯罪行为 D. 该规定不适用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这可以说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中的假定条件是必要的
A. 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B. 从法的分类角度看,该规定属于实体法的内容 C. 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可诉性特点 D. 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
A. 不违背法律的民俗习惯可以作为裁判依据 B. 只有在民事案件中才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 C. 在司法判决中,诚实信用原则并非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 D. 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为相关的法律规则提供正当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