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煎煮法 B. 浸渍法 C. 渗漉法 D. 回流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A. 泡腾颗粒剂之所以有泡腾性是因为加入了有机酸及弱碱 B. 泡腾颗粒剂有速溶性 C. 泡腾颗粒剂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 应注意控制干燥颗粒的水分 E. 应将有机酸与弱碱分别与干浸膏粉制粒再混合
A. 枸橼酸 B. 碳酸氢钠 C. 蔗糖 D. 糊精 E. 滑石粉
A. 糊精 B. 乳糖 C. 蔗糖粉 D. 染色淀粉 E. 药材细粉
A. 颗粒剂中能通过五号筛的粉末不得超过15% B. 泡腾颗粒剂遇水后立即出现泡腾状 C. 在颗粒剂制备时,辅料用量一般应低于稠膏的5倍 D. 标示装量不同,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也不同 E. 《中国药典》规定颗粒剂含水量不得过6%
A. 应该在60~80℃范围内警醒干燥 B. 长时间保存易洁块、变形 C. 含挥发油时应低于60℃以下干燥 D. 表面不可干燥过快 E. 干燥后含水量应在5%以下
A. 水溶性颗粒 B. 酒溶性颗粒 C. 泡腾颗粒 D. 混悬颗粒 E. 块状冲剂
A. 用烘干法或沸腾干燥法 B. 在80~100℃范围内进行干燥 C. 应控制干颗粒的含水量在6%以下 D. 开始干燥的温度应该逐步升高 E. 应该及时干燥
A. 湿法制粒 B. 干法制粒 C. 流化制粒 D. 喷雾干燥制粒 E. 挤压制粒
A. 远红外线干燥 B. 吸湿(干燥剂)干燥 C. 喷雾干燥 D. 烘干 E. 沸腾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