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性点处桩身轴力为零 B. 中性点深度随桩的沉降增大而减小 C. 负摩阻力在桩周土沉降稳定后保持不变 D. 对摩擦型基桩产生的负摩阻力要比端承型基桩大
A. 挤土桩 B. 非挤土桩 C. 部分挤土桩 D. 不一定
A. 黏性土 B. 红黏土 C. 砂土 D. 微风化砂岩
A.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C. 桩身和承台抗裂及裂缝宽度 D. 变形及耐久性
A. 桩穿越较厚超固结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 B. 桩穿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进入较硬土层 C.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地面产生大面积长期堆载 D. 基坑施工临时降水,桩周为饱和软黏土
A. 承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 B. 承台边缘至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150mm C. 条形承台和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D. 筏形、箱形承台板的厚度应满足整体刚度施工条件及防水要求。对于桩布置于墙下或基础梁下的情况,承台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且板厚与计算区段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20
A. 柱下单桩宜在桩顶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设置连系梁 B. 两桩桩基承台宜在其长向设置连系梁 C. 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纵横方向宜设置连系梁 D. 连系梁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A. 甲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试验确定 B. 当地质条件简单时,乙级建筑桩基应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经验参数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当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C. 对丙级建设桩基,如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可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 D. 丙级建筑桩基也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其承载力标准值
A. 轴心受压时,混凝土的f0应考虑基桩施工工艺的影响 B. 轴心受压时,一般不考虑压曲影响 C. 当桩身穿越液化层且受轴心受压时,可不考虑压屈影响 D. 当桩身穿越软弱土层(不排水剪强度小于10kP且受偏心受压时,考虑偏心距.的影响
A. 桩端全截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B. 桩端全截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C. 取B二者的较小值 D. 应综合分析B后按规范要求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