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静态路由 B. Ip routing命令 C. ipv6 route:/0命令 D. ipv6 unicast-routing命令
A. 连接多个IP网络 B. 通过使用第2层地址控制数据流 C. 确定发送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D. 扩大广播域的规模 E. 管理VLAN数据库
A. 管理距离是指特定路由的可信度 B. 路由器会首先安装具有较高管理距离的路由 C. 到目的地的度量最小的路由即为最佳路径 D. 度量总是根据跳数来确定 E. 度量取决于第3层路由协议,如IP F. 网络管理员无法修改管理距离的值
A. 默认网关 B. DHCP服务器地址 C. DNS服务器地址 D. 主机名 E. IP地址 F. 子网掩码
A. 接口描述 B. IP地址 C. 第1层状态 D. MAC地址 E. 下一跳地址 F. 速度和双工设置
A. 目的MAC地址 B. 目的IP地址 C. 第2层报头 D. 源ARP表 E. 源IP地址 F. 源MAC地址
A. 目的MAC地址 B. 目的IP地址 C. 网络号 D. 源MAC地址 E. 子网掩码
A. 带宽 B. 机密性 C. 延迟 D. 跳数 E. 抖动 F. 恢复能力
A. 接口G0/1配置了IPv6地址2001:DB8:ACAD:2::12 B. FF00::/8网络是从静态路由获取到的 C. 目的网络为2001:DB8:ACAD:1::/64的数据包将通过G0/1进行转发 D. 目的网络为2001:DB8:ACAD:2::/64的数据包将通过G0/进行转发 E. R1不知道任何通向远程网络的路由
A. 通过IOS的内置静态路由 B. 默认静态路由 C. 从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学习的路由转换而来的静态路由 D. 两个相邻路由器之间动态创建的静态路由 E. 到达特定网络的静态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