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溶酶体消化吞噬体的过程 B. 溶酶体消除自身无用的生物大分子及衰老、崩解的细胞器的过程 C. 溶酶体释放内部酶消化分解整个细胞 D. 溶酶体分解多余营养颗粒的作用 E. 将外源性的有害因子消化、分解
A. Zellweger肝脑肾综合征 B. II型糖原积累病 C. 泰萨病 D. 矽肺
A. 吞噬小体 B.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 COP I 膜泡 D. COP II膜泡
A. 初级溶酶体 B. 次级溶酶体 C. 吞噬溶酶体 D. 残余体 E. 多泡小体
A. 单胺氧化酶 B. 苹果酸脱氢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腺苷酸激酶
A. 4 B. 36 C. 6 D. 2 E. 48
A. 核糖体 B. 粗面内质网 C. 线粒体 D. 细胞质基质
A. 蛋白质合成场所 B. 营养和保护作用 C. 细胞的供能中心 D. 物质储存与加工
A. 脱羧产生CO 2、放出氢原子 B. 放出氢原子和电子 C. 脱羧产生CO 2、放出ADP D. 脱羧放出ATP
A. 定位于线粒体基质前体蛋白在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 B. 前体在细胞质分子伴侣Hsp70的帮助下解折叠,然后通过N-端的导肽同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 C. 进入基质前,前体蛋白在Hsp60的帮助下折叠 D. 前体蛋白在受体(或附近)的内外膜接触点(contact site)处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