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府吏见丁宁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徒见欺 D. 庄暴见孟子
A.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周年;而刘夙婴疾病,从小的时候 B. 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臣以供养无主,没有主人。 C. 辞不赴命,致辞;当侍东宫,太子。 D. 责臣逋慢,逃避,怠慢;则刘病日笃,一天比一天重。
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B.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A.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感君区区怀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上堂拜舅姑
A. ②③④ B. ④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A. 臣具以表闻 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 历职郎署
A. 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 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 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 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A. 此后又过了四年,舅舅夺去了母亲守节的志向。 B. 此后又过了四年,母亲改了嫁。 C. 我到四岁的时候,舅舅夺去了母亲守节的志向。 D. 我到四岁的时候,母亲改了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