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无责任能力者与有责任能力者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有责任能力者均为间接正犯 B. 持不同犯罪故意的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C. 在片面的对向犯中,双方都成立共同犯罪 D.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不能据此否认片面的共犯
A. 自公诉案件立案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B. 对因作证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有权获得补助 C. 对法院作出的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向作出决定的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D. 对检察院作出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A. 经法院通知,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由院长签发强制令强制其出庭 B. 鉴定人有正当理由无法出庭的,法院可中止审理,另行聘请鉴定人重新鉴定 C. 经辩护人申请而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可向鉴定人发问 D. 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和认定,受到意见证据规则的规制
A. 不论被告人是否羁押,自诉案件与普通公诉案件的审理期限都相同 B. 不论在第一审程序还是第二审程序中,在宣告判决前,当事人都可和解 C. 不论当事人在第一审还是第二审审理中提出反诉的,法院都应当受理 D. 在第二审程序中调解结案的,应当裁定撤销第一审裁判
A. 可不开庭审理 B. 认为没有必要的,甲可不再到庭 C. 由于乙没有上诉,其不得另行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 D. 审理后认为原判事实不清且对丙的量刑过轻,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重审后可加重丙的刑罚
A. 将乙改判为死缓,并裁定核准甲死刑 B. 对乙作出改判,并判决核准甲死刑 C. 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D. 裁定核准甲死刑,撤销对乙的判决,发回重审
A. 通知为具体行政行为 B. 要求10名机动车所有人学习交通法规5日的行为为行政指导 C. 通知所指的暂扣行驶证、驾驶证6个月为行政处罚 D. 通知所指的强制恢复为行政强制措施
A. 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时,都必须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才能终结 B.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只要经过了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一律即告终结 C. 地方各级人民去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在法定期限内都可以提起上诉或者抗诉而引起第二审程序 D. 每一个刑事案件可以被两次起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第二次起诉和审判后,该案即告终结
A. 虽然当时附近没有行人,郑某等人的行为仍触犯爆炸罪 B. 触犯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只有一个,属于想象竞合 C. 爆炸行为亦可成为抢劫罪的手段行为 D. 对事实三应适用“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规定
A. 如对尸体的辨认过程没有录像,则辨认结果不得作为定案证据 B. 如侦查人员组织辨认时没有见证人在场,则辨认结果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C. 如在辨认前没有详细向辨认人询问被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则辨认结果不得作为定案证据 D. 如对赵某的辨认只有笔录,没有赵某的照片,无法获悉辨认真实情况的,也可补正或进行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