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2015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大国转身,靠什么拉动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2%,2014年达到2.05%,2015年超过2.1%。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工业机器人、高端服务器产业增加值则成倍增长。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列的深圳市,201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8.7%,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同期增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简政放权、降税清费、降低融资成本,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企业创新“减负”;而改进和完善GDP核算办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加大技术创新在国企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把创新驱动发展纳入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等,更是让“创新”成为考核“指挥棒”„„通过以上的措施,企业和政府的创新动力被进一步释放出来。 概括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才能把企业的创新动力释放出来。


    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此外,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领域,也存在着很多短板。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单位各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


    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方式,促进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 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加大了经济下行压 力。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产能过剩,很多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一些进口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例如去年“双十一”,澳洲奶粉、日本马桶盖、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等都在最畅销的“海淘”商品中名列前茅。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 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有两大关键点:一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要通过减税切实减轻企业、居民税赋等措施,释放供给活力;二是简政放权。这就要求政府切实做到是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公平竞争的有效监督者,改革的推动者,并在系统性风险冒头时果断加以应对。 分析材料一中供给侧改革体现的经济生活依据及改革根本目的。


    火星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