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社区矫正对象赵某近日获得了一个就业面试机会,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曾经是服刑人员,肯定会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所以在面试中表现得自卑、胆怯,不能自如应答,导致面试失败。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在快递公司上班,一次送货过程中因小事与客户发生了口角,他更加觉得客户对他们这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是看不起和排斥的,争吵使他丢失了来之不易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发现不少社区矫正对象都有相似的就业困境,决定为他们举办一个就业辅导小组。服务计划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如下所示:理念(原因分析、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就业辅导服务时,发现不少社会矫正对象存在着因非理性信念而导致的自我认知偏差及对社会认同低等现象,社会工作者决定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开展小组工作,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改善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总目标: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具体目标:1.改善自我认知;2.提升就业能力。每节活动主题: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第二节:分享就业经历。第三节:邀请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介绍就业信息。第四节:参观社区矫正就业基地。第五节:学习面试技巧。第六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 问题: 1.分别对上述小组服务方案中的目标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以及理论基础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作出简要评价。 2.依据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结合案例,修正小组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修正每节小组活动主题并简要说明其内容。


问答题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火星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