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吸入 B. 口服 C. 肌内注射 D. 皮下注射 E. 静脉给药
A. 可发生于口服给药时 B. 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C.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在胃肠道灭活 D.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在肝灭活 E. 口服给药使药物进入体循环量减少
A.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B. 分子量大 C. 极性大 D. 脂溶性高 E. 极性大且脂溶性高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C. 体液的PH D.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E. 机体的生理屏障
A. 极性增加 B. 极性减少 C. 药理活性减弱或消失 D. 药理活性增强 E. 药理活性基本不变
A. 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 B. 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 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 D. 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E. 氯霉素使肝药酶活性增加,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A. 0.693/k B. k/0.693 C. 2.303/k D. k/2.303 E. 0.693*k
A. 增加每次给药量 B. 首剂加倍 C.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 缩短给药间隔 E. 第一天的剂量加倍
A. 2~3次 B. 4~6次 C. 7~9次 D. 10~12次 E. 6~7次
A. 药物半衰期并非恒定值 B. 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C. 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D. 其消除速率与体内药物量成正比 E. 其消除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除实际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