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周时期,“乐”成为礼乐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春秋后,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音乐艺术实践获得极大的发展。三分损益律、十二律吕、旋相为宫、七声音阶等音乐理论相继被提出。 B. 一批宫廷音乐家浓墨重彩地登上了历史舞台;六代乐舞、金石之声、房中乐等各类乐舞与大、小型乐队频繁使用。 C. 俗乐与雅乐一道受到不同统治阶级的喜爱等,这些音乐实践促使人们去思考与音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D. 《国语》、《春秋左传》等书中记录了如虢文公、史伯、师旷、季札、医和、晏婴等人涉及音乐的零星语录,这些语录触及许多重要的音乐美学范畴。
A. 虢文公 B. 史伯 C. 师旷 D. 季札
A. 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 B. 音乐内容应该平和、相似、相同才能相通,才能被大众接受。 C. 志同道合才能兴旺发达,否则的话就不能可持续发展。 D. 宗教专用语,大意是:克服困难,信念坚定,达成目标。
A. 所有的声音一个也没有听到。 B. 自然界发出的声响没有被注意到。 C. 单一的声音乏味枯燥而无法入耳。 D. 所有的声音都被捕捉到了,没有一个漏掉。
A. 取许多不同的乐音才能组成悦耳的旋律。 B. 让耳朵变聪明的办法是必须要听六个音律。 C. 六个音律混在一起才会显得热闹。 D. 五声、七声音阶都是具有生命力的。
A. 史伯 B. 季札 C. 医和 D. 晏婴
A. “乐而不淫” B. “哀而不愁” C. “相成”“相济” D. “烦手淫声”
A. 伶州鸠 B. 医和 C. 季札 D. 晏婴
A. “乐而不淫” B. “哀而不愁” C. 音乐要“平和”、“和谐” D. 以上三点的结合之义
A. 5 B. 4 C. 3 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