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m B. 8m C. 10m D. 12m
A. 伸缩缝 B. 沉降缝 C. 防水层 D. 防护栏杆
A. 伸缩缝 B. 沉降缝 C. 排水设施 D. 防水设施
A. 不少于1m B. 在冲刷线以下不少于1m C. 冻结线以下不少于1.25m D. 不少于2m
A. 仰斜式 B. 俯斜式 C. 垂直式 D. 凹折线形 E. 凸折线形
A. 直线型 B. 折线型 C. 路堑墙 D. 路肩墙 E. 路堤墙
A. 为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沉降缝。 B. 为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根据地基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需设置伸缩缝。 C. 沿线路方向每隔10~20 m设置一道。 D. 缝宽为2~3 cm,自墙顶做到基底。 E. 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2m,当墙背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
A. 疏干墙后土体中的水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后积水,以免墙后积水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 B. 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 C. 消除新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 D. 增加墙后静水压力。 E. 增加墙后动水压力。
A. 端部可嵌入石质路堑中。 B. 采用锥坡与路堤衔接。 C. 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兼设时,其衔接处可设斜墙或端墙。 D. 与桥台连接时,需在台尾与挡土墙之间设置隔墙及接头墙。 E. 在隧道洞口应结合隧道洞门、翼墙的设置情况平顺衔接。
A. 端部可嵌入石质路堑中。 B. 采用锥坡与路堤衔接。 C. 在隧道洞口应结合隧道洞门、翼墙的设置情况平顺衔接。 D. 与路堑边坡衔接时,一般将墙高逐渐降低至2m以下,使边坡坡脚不致伸入边沟内,有时也可用横向端墙连接。 E. 其衔接处可设斜墙或端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