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应变阶段 B.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C. 稳态流变阶段 D. 以上都不对
A. 通过位错的攀移、交滑移以及位错从节点的脱钉来实现的 B. 亚晶出现是真发生的标志 C. 随温度升高、变形速率降低而愈加显著 D. 带来某些机械性能的恢复
A. 是新晶粒的形成与长大过程,也是原有晶粒的长大过程 B. 低层错能材料易于发生 C. 加工硬化会伴随全过程 D. 通常起源于预先存在的晶界和亚晶界
A. 变形温度高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B. 变形速度低有利手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C. 一定的变形程度才能启动 D. 层错能低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A. 亚动态再结晶 B. 静态回复 C. 静态再结晶 D. 以上都不对
A. 变形温度介于冷、热加工之间 B. 金属性能介于冷、热加工之间 C. 相对冷加工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 D. 相对冷、热加工改善金属的使用性能
A. 不易形成变形织构 B. 相对冷加工,金属性能均匀性较差 C. 相对冷加工,金属表面质量、尺寸精度较差 D. 沿金属流动方向易形成纤维组织
A. 由再结晶晶粒尺寸、变形程度、再结晶温度三个要素 B. 可用于冷加工过程变形量的合理制定 C. 可用于热加工变形量和变形温度的合理制定 D. 可用于冷加工后再结晶退火工艺的合理制定
A. 20世纪70年代后期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A. 孔数 B. 孔径 C. 间壁厚度 D. 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