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B. 药物与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最初效应 C. 肌内注射给药后,药物经肝代谢而使药量减少 D. 口服给药后,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时即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 舌下给药后,药物消除速度加快,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A. 药物自肾的消除 B. 药物在肝的转化 C. 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 个体差异
A. 可避免肝首关效应 B. 吸收迅速 C. 给药方便 D. 大分子药物更易吸收 E. 可局部杀菌
A. 药物作用强弱 B. 体内吸收速度 C. 体内分布速度 D. 体内转化速度 E. 体内消除速度
A. 药物经皮吸收过程可能存在积蓄,积蓄的主要部位是真皮层 B. 皮肤的代谢作用与肝类似 C. O/W分配系数小的药物较O/W分配系数大的药物更易经皮吸收 D. 老年人由于角质层较薄,药物经皮渗透性高于儿童与成年人 E. 一般情况下,药物的透皮速率与分配系数成正比
A. 尿清除率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具体到每个人,不论用什么药,其尿清除率大致接近 B. 尿清除率高的药物,排泄快,清除速度常数k大,其药物消除半衰期(t)必然就短 C. 如果药物在肾小管完全吸收,则其尿清除率约等于零 D. 尿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液内的药物被清除,常用单位为ml/min E. 药物清除速度常数k的大小与尿清除率呈反比,与表观分布容积呈正比
A. 一次给药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药动学参数 B. 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同 C. 每次剂量的药动学性质各自独立 D. 符合线性药动学性质 E. 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相同
A. 是指两次试验周期之间的间隔时间,或交叉试验时各次用药间隔的时间 B. 为避免前一次所用药物对后一次试验产生影响 C. 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清洗期根据受试药物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sub>1/2</sub>)确定 D. 一般不小于5个t<sub>1/2</sub> E. 应保证受试药物体内消除99%以上
A. 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2D/药物消除半衰期(<sub>1/2</sub>) B. 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D/2t<sub>1/2</sub> C. 首剂量给3D,维持量为2D/t<sub>1/2</sub> D. 首剂量给3D,维持量为D/2t<sub>1/2</sub> E. 首剂量给2D,维持量为D/t<sub>1/2</sub>
A. 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 B. 患者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受性 C. 苯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 D. 苯巴比妥抗血小板聚集 E. 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