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用部位是藤茎()(2).含鞣质()(3).断面形成层明显,髓部压缩成条状,木质部及韧皮部射线明显()(4).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淡红色,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环状()
查看答案
1个月男婴,生后13天开始呕吐,进行性加重,喷射样,不含胆汁,近3天尿少,未排大便,查体有中度脱水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胃食管反流
B. 幽门痉挛
C. 先天性幽门闭锁
D.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E. 胃扭转
某一油池着火,燃烧面积约400m2,现使用CP10型泡沫车灭火,最大泡沫供给量为200L/S,若泡沫灭火供给强度为1.25L/S.m2,则火场需用泡沫车数量为()辆。
A. 2
B. 2.5
C. 3
D. 3.5
(1).质坚体重,断面可见棕色环和油点,气香浓烈的是() (2).形成层内外均有油室分布的是() (3).根被数列,皮层宽广,内皮层外有石细胞,侧壁和内壁增厚的是() (4).薄片荧光浅蓝色的是()
现在媒体对随机取样、样本代表性等概念备加关注。这种关注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随机取样和代表性是所有学科做调查研究的必要条件,人体生物学研究因为很少使用随机的被试样本,许多研究成果都会受到批评。 但只要想一下其他学科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想法的荒谬,化学家从没尝试过抽取化合物的随机样本,生物学家也不曾用细胞或组织的随机样本进行实验,这些研究结果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非学术研究都需要使用随机样本。因此,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重点是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不是一回事。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两个词里都包含“随机”,因此许多人以为它们所指的是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随机生成数字这一点。然而其目的却______。 随机取样涉及的是如何选择被试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要求随机取样,但当它成为必要条件时(例如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则需要用一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这种方法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被抽中的个体就成为之后调查研究中的被试。有一点非常重要,这种随机取样的调查研究既可能是相关研究,也可能是一个真实验,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 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需的条件,实验人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当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为了达到这一点,常会用到像掷硬币这样的随机化手段(更常用的是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因为它在给被试分组时没有任何偏向。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不是一回事,牢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种组合: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没有使用随机样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正如下一章将讲到的,研究可以检验理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取得的样本。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属于相关调查研究。然而,一些研究既使用了随机取样,又使用了随机分配,那么它们肯定是真实验。 填入文章中划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南辕北辙
B. 泾渭分明
C. 本末倒置
D. 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