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段,对有关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隐含了作者不与世俗之徒为伍的气节。
C. 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句中的“游于是乎始”可以看出,该文不仅是柳宗元《永州八记》这组游记之开宗明义之作,而且它贯领全组文章,使其构成一个首尾呼应,脉络一贯的整体。
D. 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本段文字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的心境。
查看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惴栗(担心)漫漫而游(任意)
B. 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意有所极(到)
C. 缘染溪(沿着)攒蹙累积(收缩)
D. 引觞满酌(酒杯)游于是乎始(从此)
对《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 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 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 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对《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自余为僇人”开局实含受辱与被害的悲愤。居于永州而一直感到忧惧,一“恒”字深刻表现了被贬后的心态。
B. 本段写“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漫而游”,看似与写西山无关,实则是为引出下文的西山之景。
C. 从本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栗”的阴影的表现。
D. 本段中作者游览没有目的性,借饮酒和入梦将压抑之愁寄于山水之中的率性表现,正是作者心灵孤寂苦闷不知所往的反映。
对《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出西山的高峻。写景传神,文笔幽丽,用词精致。
B. 作者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醉而忘归,表明作者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之中。
C. 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万物之中,与天地之气相融合,在物我同一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
D. 作者以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特立不俗的志向与鄙弃官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