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A. 引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原因必须是民间纠纷
B. 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的范围仅限于打架斗殴或者损坏他人财物等违法治安管理行为
C. 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范围仅限于“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 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雇凶伤害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可以调解处理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日,戚某(男,汉族,1966年10月生)因宅基地纠纷与邻居郑某(女,汉族,1974年5月生)发生争吵,遭到郑某破口大骂。次日,戚某叫上自己弟弟到郑某家中,将郑某院中水缸、门窗玻璃等共计450余元的东西砸毁。派出所民警接报案后赶到郑某家中将戚某抓获。后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对本案进行了调解。经调解,二人达成协议,约定郑某向戚某赔礼道歉,戚某赔偿郑某损失400元整,3日内交付。但是3日过后,戚某并未实际履行。郑某催促时,他却向郑某宣称不赔偿,且派出所已经处理过了,没有权力再管了。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本案中戚某拒不执行调解协议,派出所仍有权对其给予处罚,
B. 郑某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C. 公安机关应当再次进行调解
D. 戚某态度不好,公安机关应当对戚某加重处罚

甲的外孙女乙因买货与店主丙发生纠纷,后被丙殴打。乙叫来甲,甲到丙的商店后,直接将丙商店内的商品丢到地上及商店门外,造成多人围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无故任意损毁丙商店的商品,构成寻衅滋事
B. 甲因民间纠纷损毁丙商店的商品,构成故意损毁财物
C. 丙的行为构成殴打他人
D. 甲、丙的行为均可调解处理

某村村民甲、乙因债务纠纷发生争执,甲当众打了乙一耳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主观目的是通过当众殴打他人的方式达到贬低他人人格,降低其社会评价的目的,客观上仅使用轻微暴力,则应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2项的规定以“侮辱”定性处罚
B. 若甲没有侮辱他人的主观故意,应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的规定以“殴打他人”定性处罚
C. 以当众殴打他人的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构成牵连关系,应择一重处罚
D. 本案可以调解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 )。

A. 警告
B. 罚款
C. 行政拘留
D. 具结悔过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