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材料1 恩格斯指出:“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达到满足。”列宁也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没有革命的条件与革命形势,任何人、任何阶级、任何政党都不可能“制造革命”。 材料2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其中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加以了针锋相对的批判。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兼评“告别革命论”的观点。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其民生主义的内容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
B. 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C. 创立民国(政治革命)
D.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B.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C.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D. 平均地权

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的著作《革命军》的作者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陈天华
D. 孙中山

清末“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加重了统治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