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项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四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怀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不得对未成年人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A. 个人志愿
B. 人身自由
C. 人格尊严
D. 个人理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素质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素质教育不包括()

A. 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
B. 身体素质教育
C.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D.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

A. 促进机会公平
B. 保障公民依法有受教育的权利
C.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扶植困难群体
D.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下列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社会环境对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养成的负面影响
B. 幼儿园疏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与管理
C. 教师自身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缺陷
D. 教师没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