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A. 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任。
B. 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
C. 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 诗人酒醉之后不愿唾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落下来的花瓣。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去矣行① 杜甫 君不见鞲②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③,岂可久在王侯间。 来试囊中餐玉④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注]①755年,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不蒙采录。欲辞职去,作《去实行)”。②籍:放鹰人所著的臂衣。③厩颜:犹厚颜。④餐玉:服食玉屑。古代传说仙家以此延寿。语出(魏书,李先传》:“每黄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躬性攻掘……预(李预)乃推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

A. 开篇“君不见”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引出宏大场景,极富警醒意味。
B. 诗人以维魔借喻有志君子,“饱”指得到朝廷重用。“飞掣”则比喻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C. 诗人以“堂上燕”喻攀附权责的小人,和“鞲上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不甘为燕的志向。
D. 诗中杜甫要辞官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是山野村夫,心胸宽广:二是自己没有厚脸皮,法违心做事。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海棕行 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注]左绵:即绵州。绵州,涪水所经,涪居其右,绵居其左,故日左绵。瀆:水边。北辰:本指北极星,代指帝都。

A. 一二句点题,描写远眺所见:在绵州公馆之畔、清江之滨,一株海棕高耸人云。
B. 三四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具体地描写海棕的树皮、树干以及树皮的颜色和纹理。
C. 五六句运用反衬手法,以“乱纷纷”的“众木”来衬托海棕出类拔萃,不同凡响。
D. 全诗脉络分明,章法谨严:前半描写海棕,由远及近;后半因树兴感,浑然天成。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返照 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① ,绝塞②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③实有未招魂。 [注]①高枕:杨雄《解嘲》:“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②③绝塞、南方:均指夔州。

A.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运用互文手法写白帝城黄昏时雨过天晴。
B. 诗题为“返照”,诗中仅第三句写返照,此诗只是拈二字为题,不是专咏“返照”。
C. 石壁倒映江中,归云缭绕树间,诗中有画,此情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D. 诗人年老多病,夔州天气不好之时,只有早点关门睡觉,高枕则无忧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②。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 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春锄,故名。④莫:即“暮”。

A. 首联扣题,写出作者滞留小城,见到小市人家避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度日的情境。
B. 颔联诗人放眼流观,描写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此番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
C. 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功名的追求却不能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 纵观全诗可推知诗人善于从平常景观、生活琐事中展开联想,以典故来传出内心情意。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