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26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A.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C.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 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查看答案
(2015年第24题)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
A. 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 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 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2012年第24题)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A. 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 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 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015年第26题)入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A.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 聚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010年第25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A.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 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 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