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发现了某些元素的放射性现象,这种放射性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并进而发现了原子中有电子等更小的微粒,电子的质量会随着它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推翻了原子的不变性、不可分性以及质量不变等观念。这些伟大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的革命。然而,一些受形而上学思想支配的物理学家,却由此作出了“原子非物质化”的结论,并怀疑物理学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物理学规律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陷入悲观、失望和混乱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正是在这个“物理学危机”的背景下,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发动进攻,并借此提出“物质消失了”。列宁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指出物质并没有消失,因为:
A. 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特性是可变的、相对的
B. 消失的只是人们对物质认识的旧界限
C. 物质作为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并没有变
D. 客观对象是人的主观经验的反映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