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面对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人民做出的最终的共同选择是( )。

A. 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B. 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C. 先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 直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
B. 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
C.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运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运动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的是( ) 。

A. 胡适
B. 鲁迅
C. 李大钊
D. 陈独秀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的通信中说:“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陈独秀强调《青年杂志》以改造思想为天职而不以批评时政为旨意的原因是( )。

A. 他认定“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B. 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和控拆,斥之为“吃人的礼教”的著作是( )。

A.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B. 鲁迅的《狂人日记》
C.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D.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