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本文,灵感来自于何处?()

A. 娱乐的时候
B. 愉快的生活
C. 紧张的环境
D. 轻松的心情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为这几段文字确定一个标题,较恰当的一项是()。

A. 阅读活动和读者“自我”
B.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C.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D. 小议读书艺术

2006—2008年,该省平均每年进出口总额约为()。

A. 650亿元
B. 800亿元
C. 5000亿元
D. 5500亿元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微过滤试验装置是利用机械——生物净化装置净化污水的再净化设备
B. 微过滤方法可以使“更小的病菌”被薄膜挡住,但仍有极少量细菌、病毒等存在于净化后的水中
C. 在微过滤过程中,水流过有0.2微米小孔的薄膜后,将不再含有任何细菌和病毒,而变成无害于人类的“纯净水”
D. 经过微过滤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将因为磷酸盐含量低,使水藻类植物失去养料,水变得更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人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 ]、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他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至于气质和心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决不会有的。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俄国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当时名声在他之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相近时,他就抑制自己的英雄主义气质。帕氏的例子值得深思,值得曾受惠或脱胎于某些外国作家且已声名远播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们反省。下列句中“自我”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
B. 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
C. 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
D. 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