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和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疗,是他征用蜂蜡建筑蜂房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说明( )
A.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B. 人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口的性和计划性
C. 人以自己的活动来改造世界,而动物只能以本能来适应环境
D. 意识先于物质、决定物质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一致的有(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
B. 天不变道亦不变
C.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这是因为( )
A.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
B. 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把握并不是一种直观的动物式的或照相式的反映
C.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D. 意识使人的活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计划性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这是因为( )
A.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D. 实践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在我国,很多农民为了高产,采用的普遍做法是加大种植密度,这就造成通风透光差,田间小气候不好,作物很容易感染病虫害。同样的作物品种,国外的种植密度较国内要低很多。以澳大利亚为例,一亩地通常定植番茄600-800棵(我国则达到3300棵),植株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不易生病,单株产量提高,总产摄并不比国内低,同时质餐高。这说明( )
A. 自然规律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实践活动中要注意适度原则
C. 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D. 恢复原始生态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