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患者,男性,出现右膝关节血肿。实验室检测结果:PT14.6秒、APTT150秒、FIB2.9g/L,加正常血浆纠正后测定PT为14.0秒、APTT为46.0秒。FⅧ:C为110%、FⅨ:C为5%。该病人初步诊断为:

A. 血友病
B. 血友病B
C. 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
D. vWD
E. 因子Ⅷ的抑制物存在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遗传性AT缺陷症的血栓形成机制:

A. 不能抑制凝血酶和活化因子Ⅹ
B. 不能生成纤溶酶
C. 不能生成APC以灭活因子Ⅴ Ⅷa
D. 不能激活纤溶酶原
E. 过度中和t-PA

男性患者,21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入院。实验室检测:AT活性98%、PC抗凝活性35%,PS活性98%,PC:Ag86%(火箭电泳法)。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 蛋白C缺陷症I型
B. 蛋白C缺陷症II型
C. 蛋白S缺陷症I型
D. 蛋白S缺陷症II型
E. AT缺陷症I型

男性,56岁,因股骨骨折,卧床2个月。近来出现左小腿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怒张。该病人的血液学实验室检查结果为PT15秒;APTT39秒;FIB7.0g/L;PLT215×109/L;vWF:Ag102%;尿DM-TXB2为256pg/mg肌酐;D-D阳性。引起以上血液学指标的检测结果最可能是因患者为:

A.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B.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C. 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 高半胱氨酸血症
E. 抗活化蛋白C症

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作为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其作用是:

A. 使维生素K依赖因子无促凝活性
B. 使纤维蛋白原血浆浓度降低
C. 使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
D. 使血小板粘附作用下降
E. 使纤溶活性增强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