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于2004年3月4日从李某处借到人民币3000元。该债务的还款日期为2005年 3月4日。到期后,李某只于2005年5月3日向王某讨过一回。2007年7月5日李某向一个律师朋友说起这事儿。其律师朋友告诉他,该债务已经过了时效期间了,要不回来了,除非王某同意还款。李某很着急,其律师朋友遂建议他,要王某为该债务提供保证人,如果王某提供了,则该债务依然有效,李某就依此而行,果然,王某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提供了张某为保证人。又约定,债务延期2个月,于2007年12月4日到期。但后来,张某知道了此事,就提出抗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于自然债务不能作为保证的对象,故张某的保证为无效
B. 本案中,自然债务因张某的保证而继续有效
C. 保证有效,但保证人张某得主张债务人王某的债务已经过了时效期间的抗辩
D. 被保证的债务成为自然债务后,若债务人抛弃了时效期间已经过了的抗辩,则保证人也不得主张
【B14】
A. convention
B. conversation
C. correspondence
D. conviction
甲、乙、丙、丁各出资500万元共同成立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甲以一块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500万元出资,甲将该土地交付给公司,但一直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成立后,甲又将该地设定抵押,向某银行借款500万元,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甲将该笔借款投入股市,不久即血本无归。因甲无力还款,银行欲行使抵押权,与乙、丙、丁发生纠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将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于银行的行为无效
B. 银行可以取得该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抵押权
C. 股份公司有权拒绝银行行使抵押权
D. 乙、丙、丁有权拒绝银行行使抵押权
甲乘坐某客运公司的班车,行驶到路程一半时,甲突然发病,脸色苍白,出现昏厥。乘务员立即询问有没有学医的乘客,见无人应答,于是将甲横放在座位上,并给其倒水。到了目的地,立即送其去医院,但因为时间太长治疗不及时最终死亡,医院确诊为心脏病突发死亡。甲的亲属要求该公司赔偿。该公司认为其尽了必要的救助义务,不应负责,况且当时正行驶在高速路上,无法及时送到医院。根据题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公司应该承担无过错责任,赔偿合情合理
B. 甲的死亡是因自身原因引起的,公司履行了必要的救助义务,因而不承担责任
C. 公司没有为客车上配备医务人员,明显有过错,属于违约行为
D. 如果甲是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即使伤害是因为司机不当行为引起的,公司也不应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