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道路基层的基本要求有()。
A. 强度
B. 乎整度
C. 刚度
D. 稳定性
E. 厚度
(二)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一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道路基层结构为150 mm石灰土和400 mm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150 mm沥青混凝土。总工期为7个月。
开工前,项目部做好了施工交通准备工作,以减少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施工能力编制了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
方案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为确保质量采取以下措施:不同粒级的石料、细集料分开堆放;水泥、细集料覆盖防雨。质量计划确定沥青混凝土面层为关键工序,制订了面层施工专项方案,安排铺筑面层试验路段,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的控制及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2)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射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及松铺系数。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施工,施工中发现某段成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部分横向收缩裂缝。
问题:
1.工程施工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补充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措施。
3.补充面层试验路段的试验内容。
4.造成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三)
【背景资料】
某给水厂站新建预制安装水池一座,水池平面尺寸50 m×50 m,净高6.8 m,采用明挖基坑,基坑顸高程为±0.0 m,池顸高程为+1.5 m。清水池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壁板安装、壁板缝的浇筑。在壁板缝混凝土浇筑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预应力缠丝施工。
施工单位编制了清水池吊装方案,其包括工程概况、主要技术措施、保证吊装质量措施、吊装安全措施。吊装作业中由安全员组织安全交底和现场的定期的安全检查。在进行壁板缝混凝土浇筑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与壁板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浇筑;
(2)在一天温度较高时进行施工;
(3)在预应力缠丝施工结束后进行了满水试验,在做满水试验时,一次充到设计水深,水位上升速度为5m/h,当充到设计水位12 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问题:
1.吊装方案中的内容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补充。
2.背景中哪些工程需要编制安全技术专项方案?
3.壁板缝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工艺要求有什么?
4.吊装作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5.指出在进行壁板缝混凝土浇筑时操作的错误并改正。
6.指出满水试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一)
背景资料
某单位新建一办公楼,建筑面积8600m2,建筑物檐高16. 75m,地上4层,砖混结构,每层均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方便施工,项目经理要求施工时先浇筑构造柱后砌砖墙。
事件二:四层砌筑砂浆强度不合格(偏低),但经原设计核算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
问题:
1.事件一是否正确?为什么?
2.事件二是否需要补强加固?为什么?
3.砌筑砂浆强度不合格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