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时期的宪法,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不正确____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实行责任内阁制
B. “天坛宪草”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认民主共和制度
C. “贿选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对“国权”和“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
D. 《中华民国宪法(1947)》的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和“天坛宪草”一脉相承,用不完全责任内阁制与实质的总统制的矛盾条文,掩盖蒋介石的个人专制统治的本质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表述,哪一选项可以成立____
A. 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这要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B.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在于法律规范可以反复适用,而道德规范不能反复适用
C. 法律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因此一国法律体系内部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矛盾
D.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主要是因为法律只有依靠惩罚才能发挥作用
甲与乙因琐事发生口角,甲冲动之下将乙打死。公安机关将甲逮捕,准备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时,甲因病而亡。公安机关遂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公安机关是基于下列哪一原因撤销案件的____
A. 法律行为
B. 违法行为
C. 事实构成
D. 自然事件
甲、乙是发达国家,丙为发展中国家,丁是某个国家集团的代表。四国均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根据国际环境法的原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
A. 甲国排放量超标,于是购买了乙国的剩余额度,目的是总量达标,这种做法是违反公约的
B. 在丁国所在的国家集团中,A国的排放量有所提升,但是B国的有所下降,总的减排量没有变化,这是不违反公约的
C. 甲、乙、丙、丁四国的排放必须同等地被限制,包括排放量、排放成分标准、停止排放时间等各方面
D. 甲、乙、丙、丁四国在此问题上都承担相同的责任,没有区别,包括进行合作等
下列哪一选项没有正确揭示出人权对法律的作用____
A. 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应坚持的最低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B. 人权是保证法制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
C. 人权可以诊断现实社会生活中非法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措施
D. 人权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