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塔分馏效果的好与差,要看上、下线两相邻组分是否“脱空”和“重叠”,“脱空”代表分馏效果好。反之分馏效果差。

A. 对
B. 错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项目章程可由项目发起人授权PM编写。

A. 对
B. 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李贽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请回答:材料二又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已。——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摘自明朝《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概括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