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9岁,因心前区憋痛伴大汗3小时入院。入院后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测血压下降,心率164次/分,心电图示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R-R间期略不等,刺激迷走神经时心率无变化。请问: 首先应备好的急救设备是
A. 呼吸机
B. 心脏起搏器
C. 除颤仪
D. 心电图机
E. 体外反博器
查看答案
患者,女,58岁,有高血压病史,饱餐后出现心前区疼痛,向左肩部放射,自含硝酸甘油后缓解,来院就诊。请问: 考虑该患者可能发生了
A. 自发性气胸
B. 急性胰腺炎
C. 心肌梗死
D. 心绞痛
E. 急性右心衰竭
患者,女,58岁,有高血压病史,饱餐后出现心前区疼痛,向左肩部放射,自含硝酸甘油后缓解,来院就诊。请问: 应首选哪项检查协助诊断
A. 心电图
B. 超声心动图
C. 运动负荷试验
D. 心肌核素扫描
E. 冠脉造影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时期城市规划不正确的是
A. 1978年第兰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上要求认真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决定
B. 1980年10月,提出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的城市发展方针;颁布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的暂行规定》
C. 1978年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城市规划法规一一《城市规划条例》
D. 至1986年全国所有城市都完成了第二轮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工作; 987年后,提出了 “控制性详细规划” 的概念;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及其建设已经得到全面恢复,而且开始步人法制的轨道。
关于三线建设描述错误的有( )
A. 所谓“三线”,是为了避免敌方的核攻击,从1965年起,在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和西北的陕西、甘肃等省的城市建设军工厂和重要工业项目。其地域泛指我国的腹地省区,以贵州为中心,包括陕、甘、青、黔、滇、鄂、豫、 湘等省的全省或部分地区。
B. 由于采取 “将小工厂分散于山区,秘密建设”的方针,许多军工厂建设于远离市区的地方, 在落后的山区形成 “飞地“。
C. 三线建设形成三种建设模式,第一种为集中建设的城市,如攀枝花市;第二种是工业靠近原有城镇布置,促进原有城镇的改造和发展;第三种是工厂进山进沟分散布置,形成许多小工业点和工人镇。
D. 三线建设由于强调工业布局要“村落化”、城市乡村化”,走非城市化的道路,导致所形成的大多数城镇规模太小,留下了严重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