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综合题:上海大成股份有限公司为一大型制造企业(以下简称"大成制造"),主要业务为生产手机零配件,订单多为欧美市场,制造工艺精良,经营状况良好,于2×00年在上交所挂牌交易。2×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大量缩减,当年仅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销售成本却大规模上升至销售收入的65%,当年发生的广告费为300万元,各项管理费用为70万元,处置长期资产净收益200万元,发生公益性捐赠支出80万元,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160万元。2×09年为提高竞争力,保存实力,大成制造决定自行建造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由于存货积压占用了大量资金,大成制造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筹集生产线所用资金:(1)2×09年4月1日按面值发行3000万元、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每份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6%(与市场利率相等),每份债券可于2×11年7月1日转换为10股普通股。 (2)2×09年7月1日发行1500万元的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可以于1年后以每股8元的价格购入一股大成制造普通股。该生产线于2×09年4月1日开工建造,至2×10年12月31日建造完毕。大成制造2×09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5000万股,9月1日回购600万股股票用以激励员工,10月1日新增发股票2000万股。经过各项努力,大成制造2×10年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当年未发行或回购普通股,2×10年7月1日认股权证持有人全部行权。大成制造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大成制造无发行在外的优先股,大成制造2×09年7~12月、2×10年1~6月普通股的平均市价分别为10元/股、12元/股,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计算大成制造2×09年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2)计算大成制造2×09年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 (3)计算大成制造2×10年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A. 正确
B. 错误

女性,47岁,初中文化,由丈夫和弟弟陪来。自我陈述:我是在半年前退休的,刚开始还好。后来就觉得无聊,很烦躁。想打电话给丈夫又怕影响他工作,儿子在大学读研究生也很忙。晚上睡不着,有时只睡1~2个小时。心情也越来越差,做事没精力,对什么事都没兴趣。每天早上丈夫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担心这一天该怎么过,他下班后会好些。记性也越来越差,连做菜都会忘放调料。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没用,再这样下去会害了丈夫和儿子的,所以我就想死了算了(哭泣)。了解资料:丈夫反映:我妻子初中毕业后就进工厂了,一向工作兢兢业业,是劳动模范。半年前退休后在家,刚开始很好的,很勤快地做家务。但2个月前我发现她好像有心事,整天闷闷不乐,做事没有精神,说话反应慢。晚上睡觉时老翻来翻去睡不好,我看她精神不好就劝她去看看医生。大概一个半月前我带她去看内科,医生说她是"更年期综合征失眠",配了些安定,吃了药后睡眠好了些,看上去精神也好了些。但近一个月来我看她越来越瘦,吃饭没胃口,还说胸口被东西堵牢了,吃不下,人也瘦了好几斤。每天除了做饭就在床上躺着,也不看电视。这2~3天特别厉害,我下班后发现她连饭也不做了,还说活着没意思。我想可能是她一个人在家太寂寞了,打算陪她出去散散心。今天早上我回来拿忘记带的东西,发现她正在系绳子要上吊,说她不想活了,我就带她来了。其他资料:求助者病前工作认真,做事力求完美,能力好,是劳动模范。性格偏内向,人际关系好。咨询过程:求助者以前没有情绪低落或高涨持续存在现象。病前人际关系良好。月经正常,性生活明显减少有2个月。谈话过程求助者低头,表情忧伤,有时还哭泣。没有抱怨别人,但是对自己很自责,让丈夫洗碗感到很不应该。在鼓励下交谈仍然被动,回答问题时反应慢。在掌握基本资料后,对求助者进行了解释,指出是由于她的情感障碍才出现其他的症状。求助者最后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得到治疗。求助者觉得"胸口被东西堵牢了",这是()。

A. 感觉过敏
B. 内感性不适
C. 内脏性幻觉
D. 感知综合障碍

A公司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母公司为P公司。A公司2×14年发生如下交易和事项:(1)2×14年7月1日,A公司以现金8亿元向母公司P公司购入其所持有的C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将其全额计入对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2×14年7月1日(股权收购完成日),C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6亿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亿元,相对于集团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为8亿元,P公司合并C公司合并报表中产生的商誉为1亿元,商誉未发生减值。 (2)2×14年12月31日,A公司以现金900万元将其所持E公司(系2×13年以现金出资2000万元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的40%股权转让给Z公司,当日E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A公司所持E公司剩余6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2×14年12月31日,A公司和Z公司分别向E公司委派了1名董事(E公司董事会共2名董事)。根据E公司变更后的章程,E公司所有重大财务和经营决策须经全体董事一致同意方可通过。E公司2×13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2×14年发生净亏损50万元,除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外,E公司于2×13年和2×14年均未进行利润分配,并且除净损益的影响外,E公司也无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2×13年和2×14年A公司与E公司没有发生任何内部交易。 (3)A公司于2×14年12月30日将其所持联营企业(甲公司)股权的50%对外出售,所得价款1950万元收存银行,同时办理了股权划转手续。A公司出售甲公司股权后持有甲公司15%的股权,对甲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剩余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出售当日其公允价值为1955万元。A公司所持甲公司30%股权系2×11年1月2日购入,初始投资成本为2500万元。投资日甲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2×14年12月31日,按A公司取得甲公司投资日确定的甲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甲公司净资产为12500万元,其中: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500万元。 (4)2×14年1月1日,A公司将其持有乙公司90%股权投资的1/3对外出售,取得价款8000万元。出售投资当日,乙公司自A公司取得其90%股权之日持续计算的应当纳入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可辨认净资产总额为25500万元,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账面净资产为25000万元。该项交易后,A公司持有乙公司60%股权,仍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乙公司90%股权系A公司2×12年1月10日取得,成本为2100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2000万元。假定该项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5)A公司原持有丙公司60%的股权(对丙公司能够实施控制),其账面余额为6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14年12月31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90%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6000万元。丙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金额为12000万元。在出售持有的丙公司股权投资的90%后,A公司对丙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为6%(其公允价值为670万元),丧失了对丙公司的控制权,并将剩余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A公司取得丙公司60%股权时,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为9500万元。从购买日至出售日,丙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使其他综合收益增加200万元。 (6)A公司于2×14年1月31日以1700万元的现金向M公司(非关联公司)购买其全资子公司-N公司的全部股权。2×14年1月31日(购买日),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650万元。此外,A公司与M公司约定,若N公司2×14年净利润达到预定目标,A公司需向M公司追加支付现金200万元。该或有对价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元。 (7)其他有关资料:①A公司按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不再分配;②甲公司有充足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金额;③本题不考虑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1)根据资料(1),编制A公司取得C公司全部股权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2),编制A公司2×14年12月31日个别报表中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计算A公司2×14年合并报表中确认的处置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①计算A公司对甲公司投资于出售日前的账面价值;②编制A公司出售甲公司股权相关的会计分录;③编制剩余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④计算A公司2×14年12月31日因出售甲公司股权及剩余股权转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4)根据资料(4),计算下列项目金额:①A公司2×14年1月1日个别财务报表中因出售乙公司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②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出售乙公司股权应调整的资本公积;③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出售乙公司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④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5)根据资料(5),计算下列项目:①A公司2×14年个别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②合并财务报表中因处置该项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6)根据资料(6),就A公司如何计算其于2×14年1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提出分析意见。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may not be what people are trying to pull off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The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On a more mundane level, third-generation mobile telephones, despite all the delays and the billions squandered on 3G licenses by telecom firms, are still expected to offer consumers high-speed, always on mobile internet access, complete with video, in the next few years.Rapidly proliferating "WiFi" networks already offer wireless access on a local basis. Tiny tracking chips calle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 are being used as pet passports.Soon they will be small, powerful and cheap enough to be implanted into everything form humans to milkcartons recording and transmitting real-time medical data, or serving as a form of inventory control.Sensors of every kind, including video cameras, should also become much smaller and cheaper.Forrester Research, 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predicts that 14 billion such devices will b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by 2005.How rapidly such new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will depend on a number of factors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the supply of investment capital and the appetite of consumers for new products or services ! Fortunes will be made and lost many times over.But whatever happens, the power of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look set to continue to grow, and its price to fall, at a steady rate for the next few decades.That will make it possible, at least in rich countries, to record most human interactions, wherever and whenever they take place, and to store and analyze this ocean of data at low cost.For the sake of argument, this survey will assume that we are heading towards a networked society of ubiquitous, mobile Communication capable of constant monitoring.Whether this arrives in 20,30 or 40 years does not really matter.The point is that the destination seems not merely possible, but probable, so it is not toosoon to ask: What do we want this technology to do?The internet has already thrown up a host of legal and political conundrums, but, these are only a small foretaste of the dilemmas about privacy, secur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nature of government itself that will have to be faced over the coming decades.The debate has already begun. This survey will outline some of main issues, and speculate on the way they are likely to go.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__________.

A. a networked society capable of constant monitoring
B.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C. the invention of more devices which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D. mobile communications capable of internet access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