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题。 在鄂东丘陵地带有一座铜绿山,这里北、东两面紧靠大冶湖,水运可达长江,交通便利。此山每当暴雨过后,可见无数铜绿如雪花小豆般点缀在土石之上,闪而得名铜绿山。显然,铜绿山是铜矿石富集地区,现代矿山就建在这里,而古铜矿遗址的发现正是现代矿山开采中的另一收获。1965年,在铜绿山矿山生产建设中不断发现古代采矿、冶炼的遗物和遗迹,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当时某矿场将一件铜斧寄送中国历史博物馆请求鉴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即派专家前往湖北,对发现古物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窿”的古代矿坑在矿山露天开采的工地上几乎遍地都是。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处在现代露天采矿场场区,矿场由于长期的开采,形成一个低于海平面16米的巨大深坑.这些老窿就是在采矿过程中发现的。调查组清理了一个残存的老窿竖井,发现了大量用来支护井壁的圆木和采矿用铜斧、铜锄、铜锛、铜凿等用具。经初步调查、试掘,认定这是一处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矿冶遗址,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商周时代是我国矿业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楚国就不止一地产铜,湖北阳新县港下、安徽铜陵、南陵大工山、江西瑞吕铜岭、湖南麻阳九曲湾等地,都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古铜矿坑。 从考古发现来看,当时铜绿山已能提炼出红铜。那么,由这里炼出的红铜又到哪里去了呢1973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东周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6000多件,总重量达10多吨。它所用的铜原料取自铜绿山。商王朝为了直接控制这里的矿山外采,在矿山通往中原的重要交汇之地长江北岸曾建立盘龙城。盘龙城与铜绿山仅一江之隔,又与其他几处古铜矿在同一条长江运输线上,矿山产出的红铜在商王朝的控制下源源北上,到达都城的铸造铜作坊。 在铁器出现以前的青铜器时代,铜产量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春秋时期,楚国能够问鼎中原,争霸天下,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丰富的矿藏和发达的矿业。 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开采时间最长并且也是最完整的一处矿冶遗址。其采掘和冶炼工艺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堪称矿冶史上的里程碑。矿井支护、排水、通风和选矿等技术,对于现代矿山生产仍有借鉴意义。 关于最后一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古代炼铜技术比现代的还发达
B. 在发现铜绿山前,中国炼铜技术史还是一片空白
C. 铜绿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完整炼铜遗址
D. 古人的炼铜技术有很多在现代技术中仍值得学习的地方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题。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只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子表面的光辉外,就不会产生更多有韵味的遐想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就已经多少带有了一丝贬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更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更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更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才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是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种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所有景物统统呈现在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虽是无,并不等于观者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更耐人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昧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头,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对文中划线处的“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淡与浓不能简单以是非来判断,但淡于身心更有裨益,强劲持久的浓,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
B. 淡与浓就如同咖啡与茶,无法加以比较的
C. 浓到好处,不易,淡到韵味犹存,更难
D. “得”不要大欣喜.大快活,“不得”不要大懊丧,大失落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题。 在鄂东丘陵地带有一座铜绿山,这里北、东两面紧靠大冶湖,水运可达长江,交通便利。此山每当暴雨过后,可见无数铜绿如雪花小豆般点缀在土石之上,闪而得名铜绿山。显然,铜绿山是铜矿石富集地区,现代矿山就建在这里,而古铜矿遗址的发现正是现代矿山开采中的另一收获。1965年,在铜绿山矿山生产建设中不断发现古代采矿、冶炼的遗物和遗迹,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当时某矿场将一件铜斧寄送中国历史博物馆请求鉴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即派专家前往湖北,对发现古物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窿”的古代矿坑在矿山露天开采的工地上几乎遍地都是。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处在现代露天采矿场场区,矿场由于长期的开采,形成一个低于海平面16米的巨大深坑.这些老窿就是在采矿过程中发现的。调查组清理了一个残存的老窿竖井,发现了大量用来支护井壁的圆木和采矿用铜斧、铜锄、铜锛、铜凿等用具。经初步调查、试掘,认定这是一处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矿冶遗址,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商周时代是我国矿业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楚国就不止一地产铜,湖北阳新县港下、安徽铜陵、南陵大工山、江西瑞吕铜岭、湖南麻阳九曲湾等地,都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古铜矿坑。 从考古发现来看,当时铜绿山已能提炼出红铜。那么,由这里炼出的红铜又到哪里去了呢1973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东周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6000多件,总重量达10多吨。它所用的铜原料取自铜绿山。商王朝为了直接控制这里的矿山外采,在矿山通往中原的重要交汇之地长江北岸曾建立盘龙城。盘龙城与铜绿山仅一江之隔,又与其他几处古铜矿在同一条长江运输线上,矿山产出的红铜在商王朝的控制下源源北上,到达都城的铸造铜作坊。 在铁器出现以前的青铜器时代,铜产量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春秋时期,楚国能够问鼎中原,争霸天下,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丰富的矿藏和发达的矿业。 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开采时间最长并且也是最完整的一处矿冶遗址。其采掘和冶炼工艺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堪称矿冶史上的里程碑。矿井支护、排水、通风和选矿等技术,对于现代矿山生产仍有借鉴意义。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铜绿山是铜矿石富集地区,这里交通便利,开采的铜矿可以通过水运源源不断地运送出来
B.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铜矿不止一处,对铜矿的开采和冶炼,都已经拥有了精湛的技术
C. 盘龙城是商王朝为了直接控制铜绿山的矿石开采而建立的一座城邑,这座城处在长江运输线上
D. 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表明,古铜矿对该地区的开采,为现代矿山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题。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个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 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 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发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应激激素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结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 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型动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与胃肠相联,而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就人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 根据文意,肠脑之所以称为“脑”,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它是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而独立活动的神经系统
B. 它的物质构成中含有神经细胞及对其起显著作用的物质
C. 它具有同颅脑一样的能够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
D. 它起源于管形动物的脑神经系统并从中分化出来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题。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说,潜水病就是“氮过量病”。在常规气压环境下,人体内部组织液中溶解着饱和量的氮。这些气体的溶解量将随着外界的压力变化而出现波动。压力大,体液能溶解的氮就多,反之则少。当外界压力降低,溶解进体液的氮气就会被释放出来。一般来说,我们能通过呼吸,从肺部将这些多余的氮气吐出去。但是一旦外界压力降低的速度过快,一定时间内体液中的氮来不及通过肺离开身体,它们就会从体液中分离,形成气泡。这些极微小的气泡首先会出现在肌肉关节等部位,影响局部的组织健康,产生类似关节炎或者是肌肉发炎的一系列病痛。当气泡越来越多,血液系统中就会出现大量小气泡融合成的大气泡,形成气体堵塞血管。一旦脑血管被堵塞,患者就有瘫痪甚至死亡的危险。 过去在桥梁建造中“沉箱法”被用于满足特殊要求的水下作业。在沉箱中工作的人。就像那些深潜的渔民,所处的是一个高压环境。随着呼吸,大量的氮气就会溶进体液,而当他们通过隔离舱离开沉箱的时候,减压过程稍有过快,他们就会像快速上浮的潜水者一样,在体内形成大量的气体。少数重症患者将直接死于由此引起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状况是:体内气泡集中在关节,随着症状的加剧,不得不靠弯腰来缓解腰背部异常的酸痛。这时他们的体态特别像当时一些女演员喜欢摆出的“翘屁股病”。 其实,只要注意减压速度就能有效预防这种情况。不过在当时,连医生也没有意识到翘屁股病就是潜水病。威胁工人健康安全的就是氮气,为他们治病的医生还煞有介事地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沉箱病。时至今日, 26 的沉箱病以及 26 的翘屁股病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减压病”,及时吸氧和高压舱治疗已经能有效控制这种疾病。 潜水病出现过多个不同病名,原因是 。

A. 出现时间不同
B. 症状表现不同
C. 命名医生不同
D. 病因认识不同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