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时,毛泽东说:“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是游击战了。我们说,整个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这不是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不重要。”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
A. 战略防御阶段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B. 是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抗日作战方式
C. 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D. 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为避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分裂。中共中央提出的应对危机的口号是
A.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B. 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C.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D.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始终将争取中间势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项极其严重的任务,他认为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
A. 共产党要有足够的力量
B. 尊重他们的利益
C. 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D. 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策略
“共产党之特点与其所以异于他党者,在其阶级性,在其认定以阶级斗争为夺取政权之出路。……忽而‘九一八’之巨变。于是先生等悟阶级斗争之不适于中国,转而标出民族战争之说。……然民族斗争云者以全体人民为主体,不应更有阶级之成见。”该观点
A. 正确看到了阶级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区别
B. 认为革命不适合中国,要走改良的道路
C. 借口民族斗争,要共产党取消阶级斗争
D. 实质是为国民党顽固派反共言论和行动张目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同时也提出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一系列保证,共产党提出的保证是
A.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B. 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C. 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方针
D. 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分别改名为中国民国特区政府和国民革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