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判断公民是否有行为能力以及行为能力的程度,不需要考虑公民()

A. 是否能够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B. 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 是否达到一定年龄以及神智是否正常
D. 是否具有行动能力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关于责任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责任能力是行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
B. 责任能力以权利能力为前提
C. 责任能力是行为人作出违法行为的能力
D. 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郝某的父亲死后,其母季某将郝家住宅独自占用。郝某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季某提供生活费。季某将郝某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郝某每月向季某提供生活费300元。对此事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B. 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 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D. 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

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B. 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C. 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
D. 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

林某,7岁,系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天放学回家路上遇到某公司业务员赵某向其推销一种名为“学习效率机”的低配置电脑,开价5800元。林某信其言,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1000元交付了定金,并在分期付款合同上签了字。事后林某父母知晓此事,以“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为由要求赵某撤销合同并退款。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司考真题变形)

A. 从法律角度看,林某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 林某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性质,所以不享有人身自由
C. 林某交付定金和在合同上签字的行为,不能形成林某与电脑卖方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
D. 林某父母应以林某的行为能力为由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并退款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