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这个命题指出,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论。“观察渗透理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 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B. 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C.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查看答案
同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或语言文字形式加以表达,而这一规律本身不会随之改变。这说明
A. 对于一个特定的认识客体而言,不同的阶级,民族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B. 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C. 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
D. 真理是相对的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是
A. 直接性
B. 间接性
C. 抽象性
D. 深刻性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m口径球型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发现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脉冲星是一种自转周期极其稳定的星体。被称为宇宙中最精准的时钟,可以为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导航等重大科学及技术应用提供理想工具。这是中国天文设备首次发现脉冲星,实现了“零的突破”。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是“中国天眼”的核心科学目标。宇宙中有大量脉冲星,但由于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干扰淹没,目前只观测到一小部分。具有极高灵敏度的FAST是发现脉冲星的理想设备。这表明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探索未知世界
C. 科学技术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D.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