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之意,”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的味道,又增加了 一丝挑战的意味。
B. “竹杖芒鞋”句写词人凭竹杖芒鞋从容前行,“轻胜马”传达出一种不惧苦难的轻松、 喜悦和豪迈之情。
C. “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说傍晚西斜的太阳已出现,这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所传达的情感相似。
D. 末尾“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词人所遇的政治“风 雨”和人生险途。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抒写词人和朋友出游时突遇风雨的所感所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徐”字刻画出词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悠然行走的形象。
C. “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的喜悦。
D. 整首词于简朴中见深意,内蕴丰富,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 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 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 中遇雨一事。
D. 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 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
B. 回首向来萧洒处(以前)
C. 不思量(考虑)
D. 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境隐约)

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日常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