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要善于破除“双难”境地,假如对方逼问你“是A还是B?”你的回答是:
A. 是A
B. 是B
C. 既不是A也不是B,而是C
查看答案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五)【注】 苏轼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着腐儒。 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 【注】述古:陈襄的字,熙宁五年(1072年)陈襄知杭州,苏轼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苏轼在常州、润州赈灾后写此诗。
A. 首联叙述惠泉山下的泥土如同濡湿润泽一般,阳羡溪头的大米晶莹剔透胜过珍珠。
B. 颔联说作者卖剑买牛想要留在此地耕种,并称将殷勤地款待所有来来往往的朋友。
C. 颈联描写心理:我觉得这偏僻之地容不下你的高车华盖,民风俭朴却适合我安居。
D. 尾联用字精当,着一“苦”字把自己长时间在江南逗留的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辩论最忌讳的不包括:
A. 以势压人
B. 实事求是
C. 揭人短处
D. 争吵不休
不属于辩论的同一原则的有:
A. 概念保持同一
B. 论题可以有偏差
C. 思想观点保持同一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贫笞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③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作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十一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别名。③此处“未”字领起“报”与“知”。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A. 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猴猿啼鸣,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传递出人烟稀少的空寂。
B. 颔联是两组近景特写,小笋萌生、鲜花绽放之景为冷落荒僻的村野点缀了些许鲜艳明快的颜色,比拟手法使得描写生动传神。
C. 尾联直抒胸臆,点明忧愁的心境和原因。看罢书信顿觉白发加半,直接表达对仕途坎坷、年华逝去的悲愤,是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D. 诗中景物很契合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环境之空寂更添远离繁华京城后的孤独凄凉,花开之悠闲更使身居闲地身为闲人的诗人触景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