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代统治者所说的“明德慎罚”,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明德”强调统治者要对其治下民众以德惠为主,刑罚为辅,多花心思为人民谋福利、做好事
B. “慎罚”强调统治者在适用刑罚时应特别慎重,按照罪疑从赦、刑政从宽的原则施行刑典
C. “明德慎罚”表明周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光大人民的道德修养,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把道德作为首选社会规范,法律作为次要社会规范
D. “明德”的“明”是“发扬光大”之意,“慎罚”的“慎”是“慎重适用”之意
查看答案
《左传》上说:“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礼源自天地运转的规律,具有客观规律性和客观正义性,是人们不能也不应违抗的
B. 礼作为人类社会的法则,来自人类对自然法则的模仿,顺从礼就能顺从自然法则,从而收获自然正义
C. 礼的权威来自上天,是上天神意的直接体现,人的意志在礼的生成过程中没有意义
D. 礼是由人创制出来的社会规范,来自人类长期社会生活中总结而得的经验与习惯
《礼记·明堂位》称:“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别同異,明是非也”,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
A. 所谓“定亲疏”,指礼可以用来区分人伦关系中的亲疏等阶
B. 所谓“决嫌疑”,指礼可以用来决断暧昧不清的权利义务归属
C. 所谓“别同异”,指礼可以用来判断民间的结婚和离异是否符合正义
D. 所谓“明是非”,指礼可以用该判断纠纷中各方的是非曲直
《史记·礼书》称:“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罸,故徳厚者位尊,祿重者寵榮,所以總一海内而整齊萬民也”,对这段话理解有误的是:
A. 礼是在人类社会中建构秩序的重要法律形式
B. 对于立法者希望的行为,则以礼乐仁义等好处来诱导,对于立法者厌恶的行为,则以政令刑罚等坏处来制约
C. 给人民造福施惠多的人,就应该身居高位,为民首长,享受禄位待遇和荣誉权力
D. 礼可以将天下四方形形色色的规矩和习惯统一到一个价值体系下,确定所有人的行为模式。因此治天下惟礼为尊,不需要另行以政刑确保之
《诗·小雅·伐木序》中说“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对这句话解读有误的是:
A. “亲亲以睦”指亲亲之道的关窍在于不断强化宗亲兄弟间的团结和睦,唯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统治核心
B. “友贤不弃”指在选任官吏时,既要本着亲亲之道优先择选宗亲,也要重视从宗亲之外的人众中提拔贤能人才
C. “不遗故旧”指新君继位后,不应遗弃先君留下的车服姬妾,而应继续收用,以孝慰先君之灵
D. “民德归厚”指如在位的君主能做到“亲亲以睦,友闲不弃,不遗故旧”,那么他就能为世表率,施惠于众,有德于民,从而得到臣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