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电力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

A. 发电厂
B. 变电所
C. 输电线
D. 发电机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哪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最多()。

A. 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地震
B.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
C.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术最初运用于()

A. 城淮之战
B. 马陵之战
C. 桂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通货膨胀真的会在中国降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1%,比上月上涨1.2%,达到2003年的最高水平。200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0.7%。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8.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4%o主要产品中,原油价格上涨24.9%;钢材价格继续上涨,中厚钢板上20.3%,薄钢板上涨土3.1%,线材上涨1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等。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扬,还是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好像向市场透露一个信息,困扰国内经济多年的通货紧缩已经开始缓解,而通货膨胀有可能降临中国。 从2003年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主要表现为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投资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51亿元,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加快8.7个百分点,远远高于2001年和2002年的15.1%和21.5%,是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这些投资基本上集中投向少数几个行业,如汽车与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有少数国有大中型和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如钢铁业投资增长150%\纺织业投资增长626%,均达到了空前水平。而投资快速增长,需求旺盛,导致相关商品及至原材料\燃料等供应不足,是拉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是2003年以来银行超高速的增长。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狭义货币.(M1)余额7.9万亿元,增长18.5%;流通中现金(MO)余额1.8万亿元,增长12.8%。广义货币M2增幅高于GDP增幅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之和11.5个百分点。同时,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383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975亿美元,远超出同期91亿美元的进出口顺差与402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之和。这些时期存款也大幅持续快速增长。到9月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08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而这些都是诱导货币供应过量,通货膨胀率攀升的重要因素。 三是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是影响国内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2003年以来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其中75%左右可能由国家能源价格采解释,而国内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大约50%左右也可以由国际能源价格来解释。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就此指出,中国对原材料和物料的需求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拉动国际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假如说我国真的发生了通货膨胀,请说明应采取什么的政策措施?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