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年司法考试卷一第15题)
A. 周礼分为五礼,核心在于“亲亲”“尊尊”,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
B. 西周时期五刑,即墨、劓、剕(刖)、宫、大辟,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
C. “礼”不具备法的性质,缺乏国家强制性,需要“刑”作为补充
D. 违礼即违法,在维护统治的手段上“礼”“刑”二者缺一不可
查看答案
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周礼》载:“听买卖以质剂”。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年司法考试卷一第15题)
A. 长券为“质”,短券为“剂”
B. “质”由买卖双方自制,“剂”由官府制作
C. 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
D. 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
《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年司法考试卷一第16题)
A. 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 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 “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 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年司法考试卷一第16题)
A. 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 《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按照周代礼制,已婚妇女不被夫家休弃的情形包括()。(2014年非法学综合课多选第60题)
A.恶疾
B.有所取无所归
C.与更三年丧
D.前贫贱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