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查看答案
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这些论辩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A. 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 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中国有句古话:“同行是冤家。”但正是因为行之间的竞争,推动着行业的整体发展。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A. 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 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要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A.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
B. 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并可以被认识
C. 只要认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就能因势利导为人类造福
D.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A. 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B.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C. 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D. 否认了事物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