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竞争性抑制剂的动力学变化特点是(3.3)

A. Km值增大
B. Vmax值不变
C. Km值降低
D. Vmax值增加
E. Vmax值减小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巨幼红细胞贫血可能由以下哪几种维生素缺乏所致(3.3)

A. 叶酸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B12
E. 维生素PP

下列不属于基本氨基酸的是(3.3)

A. 丝氨酸
B. 羟赖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脯氨酸
E. 羟脯氨酸

水平岩层地形地质图识读报告1,地形地貌特征:“李公集地形地质图”比例尺(),图区长20.2cm,宽13.3cm,分布面积为1.01×0.665km²。位于斑岭-泰阜坨一带,为丘陵沟谷地貌,地势最高处为图区南东角泰阜坨,高程约490米,最低点位于图区北西角,高程约310米,相对高差( )米左右。图区地形地貌主要受四个山头(斑岭、泰阜坨、北童岗、南童岗)控制,整体呈现( )走势。图区溪流有许家腰、沿河巷及李公集三条,受山体走势影响也呈北东-南西延伸。地势较低处有李公集、许家腰、沿河巷等村镇分布。山地坡度大致在15°至25°之间,沟谷两侧及居民点坡度小于10°,较为平缓。

水平岩层地形地质图识读报告2,地层岩性特征:李公集地区发育有( )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呈整合接触。由新到老,地层岩性描述如下:1.新近系(N)分布在斑岭、北童岗、南童岗、泰阜坨山顶附近,面积约占图区15%。岩性为( )。为图区最新地层,厚度大于40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古近系(E)分布在斑岭、北童岗、南童岗、泰阜坨山腰一带,面积约占图区15%。岩性为泥岩。厚度( )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3.白垩系(K)(1)上白垩统(K2)分布在斑岭、北童岗、南童岗、泰阜坨山体下部,面积约占图区20%。岩性为泥岩。厚度20米。与下伏地层( )接触。(2)下白垩统(K1)分布在斑岭、北童岗、南童岗、泰阜坨山脚一带,面积约占图区20%。岩性为( )。厚度30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4.侏罗系(J)(1)上侏罗统(J3)分布在李公集、沿河巷河谷两侧及斑岭西北坡半坡一带,面积约占图区15%。岩性为中砂岩。厚度()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中侏罗统(J2)分布在斑岭西北坡下半坡一带,面积约占图区10%。岩性为粗砂岩。厚度20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3)下侏罗统(J1)分布于斑岭西北坡坡脚一带,面积约占图区5%。岩性为砾岩。厚度大于20米。为本区最老地层。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