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
A. 对抗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主观联系
D. 本质联系
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样的
B. 事物的发展与外因完全无关
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 事物的发展是纯粹是外因导致的。
毛泽东曾指出:“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对事物的量进行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 事物的量与质彼此没有关系
B. 事物的量和质彼此无法区分
C. 量是事物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
D.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 为前提
D. 意识可以变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