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案例一】
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隐现,“粮食安全”成为群众关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就“粮食安全”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说,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占用随之增加。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土地违法案件平均每天85起,其中大量是违规占用耕.地事件。据国家统计局资料预测,到2050年,非农用建设用地将达4800万亩以上,其中估计要占用耕地1300万亩。
“人增、地减、粮紧”——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用6个字概括“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粮食形势,并认为这种情况“相当长时间缓解不了”。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指出,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1996年至2008年耕地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000多万亩,到2020年确保18亿亩耕地的压力巨大。
九三学社中央指出,在耕地质量下降的同时,居高不下的水土流失比例以及耕地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对现有耕地质量无异于雪上加霜。
同时,气候变暖也增加了中国达到未来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对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和技术
管理的要求都将更高,农业额外投入将会增加。据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所著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一书分析,过去30年我国粮食增产中各因素的贡献,气候变化一项为一2%。
2007年4月23日,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表示:“从现在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内地的气温会增加0.5到4.2摄氏度,将使中国农业减产5%至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
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为20%至25%,气温上升后,很多害虫的分布区可能扩大,生长季延长,杂草的生长条件也将更加优越,而要维持此前的农业产量,可能要投入更多的农药和除草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有重视农业科技的优良传统,很早就发明了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等技术,这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业以高科技应用为基础,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中国以只占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上1/5的人口。在农业科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已经从1949年的20%提高到4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2127万吨,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新品种新技术、新型农技推广网络、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等农业科技创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我国现代农业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的关键阶段。
【案例分析】
1.材料反映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些因素,请对这些因素进行概括和归纳。
2.材料提到:“我国现代农业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的关键阶段。”请根据全部给定资料,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征?

【案例一】
一段时间以来,与官员有关的各类“门事件”频繁发生、各种“雷语”层出不穷,涉及领导干部的“花边”新闻甚至比娱乐八卦更加吸引大众眼球,严重丑化了公众对官员群体的认知,极大地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度。从那些深陷舆论漩涡的官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官德”缺失所结出的“恶果”。
所谓“官德”,乃是为官者的职业道德,是官员的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孔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掌管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权力,地位特殊,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其言行举止具有放大效应和示范效应,对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其“官德”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百姓福祸。这也是古人所说的“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的深刻内涵。
令人痛心的是,当前官员“官德”缺失现象日益凸显。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官德”缺失已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不断突破老百姓心理承受的底线,令人忍无可忍。《荀子》有云: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因此,对部分官员的“官德”失范行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探究其成因,对症下药,铲除其滋生的土壤、泛滥的温床。
“德”是人的一种内在本质,很难通过直观的形式去了解和把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将官德考核真正落到实处,的确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现在很多地方的一些考核标准主观随意性很大,得出的结论未必客观真实。在这些地方干部道德考核的设计中,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官德考评的得分越高是否就意味着官员的德行越好?“比如,一个官员的考评分数为91分,另一个为90分,这是否就意味着前者比后者的官德要好?是否在干部的任用等问题上,前者就享有优先权?”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指出:“如果是的话,这就意味着领导干部的官德水平高低可以通过一个数字来体现,这无疑是将官德问题简单化。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官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又在何处?”
【案例分析】
1.请翻译资料中画线的句子,并简要概述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资料提到“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将官德考核真正落到实处,的确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请你简要概括我国在官德考核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并就这些困难提出解决对策。

《画基本几何图形》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认识几何画板的第2课《画基本几何图形》,教材主要介绍画图软件工具箱的四个工具: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多边形,主要结合数学中学过的有关图形来帮助学生确立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并且贯穿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画图奠定基础。因此学会正确使用画图工具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对乡镇学校初中学生来说,这节内容并不容易,大多数学生因为在小学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刚刚上过几节课,心里难免对电脑既兴奋又害怕,因此在教学时,应尽量调动起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每一位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与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以“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把“探究一合作一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以“学生练”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自由地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出现偏差,不恰当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一下。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画图,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
六、教学过程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本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
(2)请写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教师更好的教,请你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