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运用“改弦移柱”的方法“旋相为宫”得七调、十二宫合八十四调的是();从调高来说,一均有七调,十二均合八十四调,从调式来说,每均只有五种调式,十二均合不同调高的六十种调式。这是()提出来的。A、隋代音乐家郑译B、隋代音乐家万宝常C、跨隋唐两代的乐官祖孝孙 D、唐代音乐家张文收

A. 隋代音乐家郑译
B. 隋代音乐家万宝常
C. 跨隋唐两代的乐官祖孝孙
D. 唐代音乐家张文收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王朴(906[一作915]—959)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律学家,他的一架黄钟律准能奏(),十二架黄钟律准能奏()。所以,他的八十四调实为()。

段安节《乐府杂录》:“……用(),并分()四声。其徵音()。”分别论述这四种调式在宫调式的七音上各起调一次,得()的()。

周世宗显德六年,王朴在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提出一种()(时称“新法”)。

后周世宗时的王朴生律“新法”,先确定清黄钟的长度为()(9尺÷2=4.5尺),其他各律仍按三分损益上下相生。但王朴的“清黄钟”比旧法所生的增长了(),所以,他在生()两律时,将三分损益分数式中的分母数()了。使此两律分别由旧三分损益律的()增至()。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