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 “……臣问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 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上(唐太宗)谓玄素日:“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日:“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 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马周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 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B. 创办近代企业采取封建生产方式
C.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生产关系
D. 西方列强的破坏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这说啁()。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制约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主观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 把大、中、小企业归国有,迅速实现国有化
B. 取消商品贸易,推行国家统一配给政策
C. 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D. 巩固苏维埃政权,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