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古文阅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
1)徐
A缓慢
B急速
2)兴
A起
B兴奋
3)属
A谈论
B劝、邀
4)纵
A放任、任凭
B竖
5)凌
A宽广
B超过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古文阅读)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皮日休《原谤》
1)慈
A慈爱
B吉利
2)被
A表示被动
B覆盖
3)及
A到
B和
4)扼
A用力掐
B控制
5)捽
A揪
B拿

(古文阅读)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缘
A沿着
B因
2)斫
A石头
B砍伐
3)莽
A丛草
B鲁莽
4)焚
A焚烧
B火
5)箕踞
A盘踞
B席地而坐

(古文阅读)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1)潺潺
A流动
B雨水声
2)阑珊
A残尽
B灯火通明
3)罗衾
A缎子
B被子
4)不耐
A耐不住
B不忍耐
5)一饷
A一顿饭的工夫
B一生

(古文阅读)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1)斯
A此、这
B哪里
2)盈
A满
B空
3)虚
A满
B空
4)卒
A最终
B士卒
5)消长
A消灭
B消失和增长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