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系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009年公司有关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为赚取股票交易差价,于2009年10月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1060万元,其中包括交易费用6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2元,并于11月10日收到该现金股利。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009年12月2日,甲公司出售该金融资产,收到价款1200万元。甲公司购入时确认金融资产成本1040万元,处置时确认投资收益160万元。
(2)2009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09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甲公司2009年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项目期初金额为2078.98万元,期末金额为2162.14万元。
(3)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02万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万元)购人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3万元。该债券面值100万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1次,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甲公司购入该债券时,将102万元价款计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将3万元交易费用计入了当期损益。假定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
2009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8年下半年利息2万元,甲公司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2009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5万元(不含利息),甲公司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此外,在6月30日确认了上半年利息收入2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4)甲公司经批准于2009年1月1日发行债券1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10%,期限3年,每年付息一次,发行债券当时的市场利率为8%,债券发行价格为1052400元。债券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甲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的应付债券面值为1000000元;2009年年末确认的应付利息为80000元,利息费用为100000元。
(5)甲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2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2%,利息按年支付,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该公司股票。甲公司实际发行价格为19200万元(假定不考虑发行费用),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5%。甲公司在进行初始确认时,确认了应付债券19200万元。
相关利率3年期复利现值系数表如下:
要求:
分析、判断甲公司对事项(1)至(5)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分别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