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借甲10000元,还款期限已满但始终借故不予归还,甲多次讨要,乙却远走他乡。半年后,甲出差外地,于大街上偶遇开私家车并已定居该地的乙,但乙仍拒绝还债,甲遂将乙的汽车钥匙拔下拿走并到该地法院递交民事诉状请求法院判令乙偿还债务,乙则反诉甲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甲强行将乙车钥匙拿走的行为虽然侵犯了乙的财产所有权,但法院并未对该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法院免除甲侵犯他人财产权的责任,属于哪一种免责情形?()
A. 时效免责
B. 补救免责
C. 协议免责
D. 自助免责
查看答案
《民法典》(总则)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关于该条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表达的是委任性规则
B. 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C. 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D. 表达的是法律责任的竞合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时,需要确认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其引起的损害后果或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内在的、直接的、逻辑的联系
B. 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时,法不溯及既往、责任自负原则都不是绝对的
C. 免责就是指法律责任由于法定条件和情形而被全部免除
D. 当代中国刑事和解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在司法实践中协议免责已开始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的责任承担
西方法律格言说:“法律不强人所难”。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 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C. 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D. 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
赵某在行驶中的地铁车厢内站立,因只顾看手机而未抓扶手,在地铁紧急制动时摔倒受伤,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认为,《侵权责任法》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地铁公司在车厢内循环播放“站稳扶好”来提醒乘客,而赵某因看手机未抓扶手,故存在重大过失,应承担主要责任。综合各种因素,判决地铁公司按40%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案中赵某是否有过错,是衡量法律责任轻重的重要标准
B. 该案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属第一性的法律关系
C. 若经法院调解后赵某放弃索赔,则构成协议免责
D. 法官对责任分摊比例的自由裁量至少也要受到公平正义等理性的限制